Input
Make random small tiny ass projects
Youtube:The Consumption Trap - How to Finally Lock In, Ali Abdaal
第一篇電子報,因為「歸零心態」讓我重新看待作為一個創作者,最單純的一件事是什麼,就是 Ali 影片提到的,動手做點什麼。
我最享受的事,一直都不是寫什麼主題的內容,或用什麼形式寫,而是喜歡從 0 到 1 一邊摸索、一邊打造出東西的過程。
一路上會有很多很多事情,去影響原本這個純粹想打造東西的熱忱,例如追蹤數的壓力、互動率…。如果想真的擺脫這些社群上的數字,可以試試看運用影片提到的第五個標準 ”Pointless:To remove the pressure of outcome“ 去除外在雜訊,讓自己更自在去享受過程。
因為最厲害的人不一定是最聰明或最努力的人,但一定是樂在其中的人!
Get your hands dirty
Youtube:ALL in AI: 為什麼你要立即開始 Vibe Coding?, 一口新飯 Ray
在運用 AI 製作一些小工具幫助工作和生活的時候,心裡都會冒出一個聲音:「AI 感覺越來越厲害了,但我不確定自己有沒有變強…」
確實,如果把 AI 當成一個新玩具,玩完放一邊,有新玩具上市的時候再找新的來玩個兩下。這種做法就是三分鐘熱度而已,也不一定能真的精進使用 AI 的技巧。
如果真的想學會運用 AI 提升自己,就要像 Ray 在影片裡提到的,更應該有意識跳過「純粹的嘗試」, ”Get your hands dirty“ 直接用 AI 解決一個當下真正面臨的問題。
所以既然要花時間,就別只是「玩 AI」,更要去思考怎麼讓 AI 變成日常解決問題的好幫手!
專注力只有 0 和 1 的區別
Youtube:成人提升自己腦力最好的方式, 理科太太
在大學畢業後,學習新技能變成一種很奢侈的事,要固定每週撥出一段時間,排除萬難去做跟工作毫無關聯的事,很需要強大的決心。不過只要試過以後,就會發現即便投入的時間不是在工作,也跟工作無關,但整個人的狀態都變好了!
8 月的時候,我報名了一堂初階的 Python 實體課程,每週上課和寫作業的那幾個小時,腦袋會被迫放下其他任何事情,只能專心在課堂上,而且需要連續三小時的專注。雖然平常上班八小時,但因為會議或各種因素,很少有辦法達到連續三小時的專注,上課就這樣變成了練習專注的場域!
上了一個月後,我發現自己在工作中,變得很容易進入心流狀態,雖然專注的時長會被打斷,但就像理科太太提到的,可以「在需要用到專注力的時候,就產生專注力」,這真的就是現代社會最有價值的技能了!想練習專注力?挑一個有興趣的東西去學吧!
Reflection
一個人同時是很多個身份,但有時候真的會忘記自己除了是創作者以外,還可以單純是一個參與者!不用什麼活動都要自己辦、不用什麼都要從品牌出發,只要自己快樂就好,用什麼方式去做根本不是重點。
在眾多身份之中,最近開始反思這三個角色對於我的意義:創作者、參與者、動手做的人。
創作者:圍繞品牌做事,考慮讀者體驗和商業合作
參與者:享受他人創造的內容和活動
動手做的人/實踐者:無關乎品牌、影響力,熱衷於做自己喜歡、有熱情的事
在辦活動的時候,我更常以創作者的角度思考,有時候也會感到疲憊,因為比起自己真正想做的事,更多的是,去思考如何讓參與者獲得更好的體驗,雖然思考方向對品牌有助益,但對個人而言,就會失去一些持續做下去的熱忱。
過去兩個月,我轉換成以參與者的角色,在各個活動中盡情玩耍。雖然從很多精心設計的活動中獲得了很大的滿足,但還是隱隱約約覺得手癢,一股想要自己動手做點什麼的感覺越來越明顯。
我發現矛盾的根源就是,我既希望成為參與者,也希望擁有籌辦活動的主導權。如果以創作者的身份辦活動,會因為擔心陷入「為別人辦活動」的情緒消耗中而退卻;以參與者的身分,又覺得有點不滿足。
但仔細想想,「想動手做點什麼」本來就不需要一定是創作者!我先是一個喜歡自己動手做的人,然後才成為創作者的。
放下「創作者」的身份,做或不做都可以。這樣想就突然輕鬆許多!
我希望自己未來都可以從「動手做的人」這個角度出發,首要考量不再是圍繞品牌,而是圍繞熱情與好奇,做更多能讓我持續保有動力的事!雖然不再只是圍繞品牌,但這樣做更能長期經營下去吧!
Manny 在 podcast EP112 提到:「創作最大的挑戰並不是你能夠創作出多好的東西,是你能夠保持想要創作的那一把火有多久。」
我現在也是這樣認為的。
Quote for this week
Never get bored with the basics.
— Kobe Bryant
Kobe 曾經在一個訪談中說 “Why do you think I'm the best player in the world? Because I never get bored with the basics. I never get bored with the basics.”
簡單的事情不一定就是容易做到的。
不小看任何一件小事和基本功,每天堅持不懈的努力,一天一天堆疊上去,也許就是造就他成功的重要因素。
這就是本週的電子報~ 謝謝你讀到這裡,如果你喜歡這篇內容,也想支持我繼續寫下去,幫我一個忙,把這篇文章推薦給你身邊可能也會喜歡的朋友!
Upcoming Events
走在閱讀路上《打破人生幻鏡的四個約定》讀書會|Jun x Jacky x 瓦基
9/14(日)14:00 - 17:00
地點:Skyco 南京復興 16F
9/13(六)19:00 - 21:30
地點:郭怡美書店後棟二樓
招募申請表單填寫日期:8/31(日)- 9/7(日)
線上面試:9/9(二)- 9/11(四)
錄取名單公布:9/12(五)
以下是 AI Coding 相關活動
3小時|半年打造 50+ AI 工具的董事長,帶你實戰 Vibe Coding Basics(有多個場次可選)
9/11(四)18:30 - 21:30
9/16(二)18:30 - 21:30
9/25(四)18:30 - 21:30
【曼陀號主題講座】如何用 AI 加速工作流,打造自己的 AI 小工具
9/9(二)19:00 - 22:00
9/20(六)13:30 - 18:00
地點:台北地區(活動前 3 天,以 Email 形式公佈)
AI Coding 實作工作坊 高見龍(報名系統本身就是 AI Coding 成果!
9/21(日)13:30 - 17:30
如果你想知道我平常都看什麼、被什麼內容啟發、關注哪些活動,歡迎訂閱 ↓